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2.1.3 叠合浇筑法支撑
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以此类推,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一次性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对应位置的支撑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施工方案。
2.2 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
2.2.1 支撑体系的布置
① 连接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承载力。② 为避免立杆对支撑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应在立杆下垫200X200X50mm垫木。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划出支撑架立杆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在搭设支撑架时,必须用钢管将支撑架体牢固相连,并按要求设置纵横拉杆、剪刀撑,以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派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2.2.2 荷栽的传递
转换层施工时,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另外,搭设加强钢管立杆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
3. 钢筋工程
3.1 钢筋的安装
转换层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节点处,钢筋更是密集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时须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的排筋次序,以有利于钢筋的顺利就位和绑扎,确保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
3.2 转换层上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截面尺寸小, 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保证上层施工质量的关键,采用的具体措施是:
(1)转换层楼面放线时,分别放出剪力墙和柱的定位线和控制线,转换层大梁的投影线和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