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新闻传播学 > 流动的藏私: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媒介中公共空间的构建

流动的藏私: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媒介中公共空间的构建

2014-11-24 11:30 来源: 互联网 作者:王强 浏览次数 4881

 个人与社会之间需要信息沟通的渠道,广播电视媒介以其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由此生发的扩散传播力,成为二者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信息汇集、交融和升华逐步形成更具有核心意义的公共空间。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支持,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公共空间也因此显示出更为强大的聚合力,现实中的众多个体借助这一交流平台享有了观察社会、表达话语以及体验私人空间的权利。 
  广播电视媒体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新媒体 
  王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系副教授。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和发展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研究”(13AXW008)阶段性成果。 
  一、“流动的藏私”及其本质含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技术的进步常常会带来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新感受。在工业革命发端的欧洲,新技术将汽车推入人们的私人生活,这便是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提出“流动的藏私”这一新概念的社会背景。他以人们驾驶汽车的经验,比喻工业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流动的藏私”在其1974年出版的著作《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中首创并被正式命名。 
  人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人作为社会个体的现实生活中,既需要营造一个享有个体自由的私人空间,同时对于外部世界也需要经常给予观察和思考,借以对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生活进行布置和调整。基于对外界环境的审视,处于家庭环境中的个体,便具备一种与处于其他家庭中的个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空间。此种交流的意义在于构建公共空间和稳定个人藏私的双重作用。 
  在此交流的基础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阶层便有机结合,使社会中的个体产生社会认同感,个人藏私和公共空间便形成微妙的连接,使公共空间更具汇集力,也为个人隐蔽而流动的生活状态增加更为长久的稳定性。 
  以个人藏私为依托,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成为构建公共空间的坚实基础,不断地观察与反馈使得这一空间更富民主特性,成为公众获得话语权的场域。 
  距离威廉斯提出此概念已有近40年,伴随社会发展,新科技层出不穷,科技成果渗透到公众的私人生活中,借助科技的力量,“流动的藏私”已然为世人所关注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人们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可以更为迅速真实地观察外部世界,也就更为便利地参与公共空间的构建。从这个角度讲,流动的藏私具有前瞻性和普适性,当然对于我国社会环境来讲,还应该具体分析其内在价值,使这一概念不至于被教条式阐释。 
  二、新媒体为“流动的藏私”增添新内涵 
  1. 新媒体的出现及其特点 
  新媒体并非新概念,它首次被提出是在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他在计划书中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了“新媒体”,该词开始在美国得以传播。 
 1  2  3  4  5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